作者:然玉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民众也以各自形式,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这是年度的纪念,更是永恒的心结。关于屠杀、关于屈辱,那段不堪的回忆,如同梦魇、如同伤口,每每不忍回首。所以,以国家公祭日之名,集体回想那段不远的历史,共同分担那份沉重的苦难,可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庄重肃穆的仪式,所传达的终究是,正常世界里被普遍认同的共识: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
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势必会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它所带来的,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绪扩散。于是,在过去与现实之间,在不同代际、不同群体之间,会生成某种强烈的共鸣。这既是基于我们对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也强化了我们对自身情感归属的界定。公祭,必然是有着相同价值信仰、相同认知渊源的人群,来彼此偎依、相互支撑的过程——“大屠杀”的记忆,毕竟太过沉重。
当然,可以有太多路径,来回应那段黑色的历史。或耽溺于愤怒,或沉湎于哀伤,抑或生发出图强的勇敢。但或许,此刻最需要追问的,还是一种维持和平的方法论,或至少如何确保悲剧不再发生?南京大屠杀,几乎是人类史最血腥的暴行之一。在其间,基本的交战规则,最后的人伦底线,均被一一突破。在反人类的疯狂之中,文明世界用以伸张文明的秩序,竟然瞬间崩塌。
过往一切反人类的战争罪行,都悲哀地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文明规则,往往只会被选择性遵守。”滥杀无辜,原本是不容触碰的绝对禁区,可为何却总是一再上演?这是否说明,所谓文明世界的那套自我驯化的体系,诸如基础教育、职业训练、价值灌输等等,尚且不足以彻底压抑人性深处的最阴暗的一面。在这种脆弱的道德约束框架内,任何群体性的过激行为,都可能发生。
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不仅是为了回溯历史、不忘屈辱、宣示和平,也是为了探索以种种的可行努力,来最大程度地消解现实层面的焦虑。就此而言,我们对于和平的期许,理应纳入世界性的共同追求中去。这意味着,更多与那些有着相似价值取向的力量一道,一同致力于底线文明规则的建构和推广中去。
显而易见的是,“南京大屠杀”绝不仅是单一民族的灾难,而是全人类世界的耻辱。消化这段黑色的记忆,有赖于所有人的情感和智力参与。相信公祭日的设立,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在世界范围内,甄别并聚集那些良善且正义的人们,继而重申和平的分量。(然玉)
- 日期:2015-02-03
相关文章
- ·http://cs1j.com/传世私服
- ·http://www.btfcs.com/传世sf
- ·http://www.qpcsw.net/传奇世界私服
- ·当地民众对"伊斯兰国"幻灭 "首都&qu
- ·以国家公祭,重申文明世界的规则
- ·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甘青新进入高铁时代
- ·日本一养鸡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扑杀处理20万只鸡
- ·指控总统犯罪 阿根廷检察官突死于“一枪毙命”
- ·习近平:毁掉古建筑,搬来洋建筑,城市逐渐失
- ·北京调研女干部延迟退休 放宽处级退休年龄呼声
- ·15岁的高中生患白血病 父亲捐骨髓 却被巨额手
- ·去年南昌324人被吊销驾照
- ·安倍暗示“村山谈话”清除谢罪措辞 遭政要批评
- ·12人当选2014年度江西“希望之星”
- ·央企高管降薪正式實施 涉及72家央企負責人
-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为权力设限 限购限贷不能再任
- ·狗妈妈坚守幼犬遗体 数日不肯离去(图)
|
|
|
|
|
|
|
|
|
|
|
|
|
|